寻访第一届全国代表——田富达


     

  他是被境外记者称为中国“阿甘”的传奇人物。他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平易近协商会议;是1949年取新中国缔制者们一路正在城楼上加入建国大典、现今为数少少的健正在者之一;他是出席第一届全国独一的一位高山族籍代表;他不只是第一届至第八届全国代表;仍是第一届至第八届持续44年的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是目前全国汗青上特地委员会委员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来到了第一届全国代表田富达的家,年近80的田老矍铄,热情地亲身煮茶待客。将开水冲入紫砂壶内,“头泡水,二沏茶,三泡四泡是精髓。”田老说着把第一遍水倒掉,再把开水冲入紫砂壶内,逗留顷刻,倒入两只小茶杯。他那熟练的动做,使沏茶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发生一种很是文雅的感受。“来,尝一尝吧。这是梨山茶,产于海拔2600多米高的梨山地域的原始丛林。因为那里日夜温差大,土壤无机质含量丰硕,此茶乃茶中的极品。”记者端起小茶杯,深吸了一下,喷鼻气浓艳,余韵浑朴;含了一小口,味道甘醇滑软。不知不觉间,炎炎的夏季已被隔正在窗外。品着喷鼻茗,田老的思路把记者带回到半个多世纪前,他精神奕奕地讲述着第一届期间的旧事,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新鲜的人物正在面前跃动……他说!“第一届全国共有3个籍代表名额。一个是正在天津代表团的大公长李纯青,还有福建代表团的谢雪红和我。他们两个都是汉族,第一届全国代表中高山族只要我一个。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代表那年我25岁。1954年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福建代表团住正在饭馆。家正在的代表一般不驻会,开会期间每天都特地有车接送。开大会都正在怀仁堂。开全团会时福建代表团是正在全国工商联的一个会议室。”田老拿出一张颜色发黄的老照片说:“这是1954年福建代表团正在第一届全国一次会议期间的驻地——饭馆的合影。后排左数第四小我就是我。后排靠最左边的这一个名叫吴传玉,是泅水活动员,是新中国第一个正在国际角逐中获得金牌的活动员。他1952年加入了第十五届奥运会泅水角逐,1953年正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情活动会泅水角逐中,夺得100米仰泳冠军,为新中国初次正在国际体育角逐中获得金牌,五星红旗第一次正在国际角逐上升起。由于我们俩是全团最年轻的,配合言语多些,所以一次会议傍边我和他经常正在一路。他很勤学,日常平凡不太爱讲话。可惜的是,加入完第一届全国一次会议后,他正在去匈牙利进修途中因飞机出事而遇难,那年他才26岁。还有这一位叫刘,前排左数第四个,是位老赤军,闽西的抗日按照地逛击队司令。一届全国期间,他正在福建省任军区副司令员和副省长。他为人很是爽快,没有一点架子。由于我会说客家话,容易沟通,所以我们经常一路聊天……”“正在第一届1220多名代表中,包罗了我国各个平易近族和各个阶级人平易近的代表。此中少数平易近族的代表共有177名。因为我们国度有50多个少数平易近族,各自言语分歧。一起头,大会次要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和彝族这6个少数平易近族的代表配了同声传译。开第一届人代会时候,即便壮族的代表懂汉语的也都配专人坐旁边当翻译。壮族是少数平易近族里生齿最多的,现正在可能有2000多万了。他们其时没有文字,为了成长他们的教育,后来才创制了文字。那时,少数平易近族的代表大部门仍是能听懂汉语的,可是像新疆唐古拉山底下的柯尔克孜族代表,因为地处偏远,他们对汉语是一句都听不懂,像如许的代表都由大会为他们配了一对一的翻译。也有的少数平易近族代表是本人带翻译秘书的。我记得广东省瑶族的代表龙三公和门巴族的女代表尧西·泽仁卓玛都是本人带翻译。还有省朝鲜族的女代表金信淑,是个农业劳动榜样,因为汉语一句都听不懂,虽然大会有朝鲜语的同声传译,她本人仍是带了翻译。所以说,第一届仅为少数平易近族代表办事的工做人员就不少。”据田老回忆:“正在第一届的最初一次全体味议上,按照团提名,会议通过了80多人的第一届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名单。由于第一届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的委员人数较多,每个平易近族至多有一个平易近族委员会的委员,有的平易近族还有好几个委员,这些委员又分离正在全国各地,所以平易近族委员会的全体味议一般都是正在开期间开,或开完大会当前接着开。开完第一届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第一次会议后,我就从国度平易近委调到了全国常委会办公厅上班。一起头平易近族委员会正在后库,就是现正在的会议核心的阿谁处所,后来搬到。其时平易近委有35个工做人员,下设三个办公室:一个秘书组,管行政取干部,还担任后勤工做;一个法案组,特地搞平易近族立法,其时一个使命就是环绕平易近族自治法开展查询拜访研究,草拟平易近族自治法;还有一个查询拜访研究组,我正在调研组任副组长。”田老说:“正在第一届期间,每年都要到下面搞一两次调研,去了良多处所。好比云南的西双版纳、广西、,西南、中南两个处所我去得比力多。1955至1956年,四川甘孜藏区、广西、云南等良多处所还欠亨车,没有公,只能骑马和步行。那时前提很艰辛,我们下去搞调研都是背着背包,本人带着被子、水壶,一般住正在老乡家里。藏族地域我是正在1956年平息当前去的,正在甘孜搞地盘试点。其时我们的做法也是比力明白的,就是要尽最大勤奋不变社会。不变了才能搞扶植,只需不变了什么事都好办。”对正在第一届全国会议期间周总理关怀培育高山族青年干部的旧事,田老一直深深地印正在脑海里,他讲述道:“1956年大年节晚上6点,、、、等地方次要带领正在怀仁堂宴请各党派的带领。宴会起头前,正在会见的同志时,4位地方和大师逐个握手之后,总理把我叫到一旁,问:你是高山族?我回覆:是啊。他又问:高山族正在有几多人?我回覆:大要有200多人。总理问:他们的文化程度若何?我说:这些多是麻烦家庭身世,文化程度比力低。总理最初关心地说:这些人都是颠末了和平的年轻人,得想法子让他们无机会进修啊!归去后,我当即按照周总理的谈话写了一份演讲,交给了全国平易近委副从任委员谢扶平易近,他是全国平易近委专职委员。他叫秘书黄建东帮帮我完美了这个演讲,然后交给全国平易近委从任委员刘格平。那时刘格平还兼部副部长,住正在景山东街,秘书底润昆也住正在他家里。这个演讲后出处部带领批示后呈报到地方处。我传闻很快就亲身批示了该件。我没有亲眼看到文件,听说他批示的大要内容是:同意该。正在地方平易近族学院办高山族培训班,不只是要培育少数平易近族的干部,还要为国度的经济扶植培育人才。不久,操纵全国代表到各地视察的机遇,我做为福建团的全国代表第一次到福建搞调研,着沉领会了福建省高山族的环境。后又通过全国平易近委向各省发文,1957年9月武汉地方平易近族学院中南分院系设立了高山族研究班。其时共挑选了52个,都是20多岁。这实是破天荒的一次,国度给了出格的照应。发工资,还能够带家眷,这表现了对少数平易近族出格的关怀。这期班后来对,出格是正在的高山族中发生了普遍积极的社会影响。因为最后招的中有些人是籍但不是高山族,还有些人因工做需要半途调动,还有个体人由于根本太差跟不上,到1961年这批共结业了36小我。他们结业当前都正在处所的部分担任了处级或局级的带领干部。1987年海峡两岸解禁后,他们傍边有十几小我回到养老了。”田老说,正在第一届全国会议期间,全国平易近委针对国表里平易近族关系呈现的新问题,正在青岛召开了一次全国平易近族工做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相关少数平易近族问题的全国规模的专题会议。他对此次青岛会议印象很是深刻:“1957年7月20日至8月6日,我们正在加入第一届第四次会议后,加入者包罗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和少数平易近族的全国代表共170多人。那次毛和周总理都到了青岛,取加入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合了影。”田老说:“对此次青岛会议印象如斯深刻,是由于那年8月1日是中国人平易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听说因为毛正在阅兵的那几天患了沉伤风,他特意委托代表他正在8月4日上午检阅了海军青岛部队。我们有幸跟从周总理,加入了新中国第一次海上阅兵,检阅人平易近海军的第一支舰部队。正在广宽的海洋上,目睹了人平易近海军威武的神采。我们年轻一点的代表还乘坐了鱼雷快艇。那全国战书,周总理正在海上阅兵后,颁发了出名的《关于我国平易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这篇讲话,从‘关于否决两种平易近族从义的问题’、‘关于平易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关于平易近族繁荣和社会的问题’、‘关于平易近族自治和平易近族化的问题’4个方面,全面、透辟地阐述了关于平易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阐述了国度对各平易近族成长繁荣的根基准绳和立场。”50年后的今天,田富达提起这件事仍深有感到。他说:“此次座谈会使少数平易近族代表正在为什么要实行平易近族区域自治问题上同一了认识。周总理正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极其主要的纲要性文件,既有深远的汗青意义,也有主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我国的平易近族工做指了然标的目的。”田富达是土生土长的高山族,生于1929年,原名尤明·巴都。老家正在北部的泰雅族部落。他家里有8个兄弟姊妹,父母因持久过度劳顿而双双早逝。他小学结业后就进工场唱工,日本人降服佩服后,由于工场被,他赋闲了,于是跟着一位伴侣到台北找工做。途中碰到正在征兵。1946年11月他应征入了伍。12月,跟从部队一坐卡车、换火车,到了基隆又搭船来到。正在山东他加入的第一场和役中就当领会放军的俘虏。解放军对俘虏实行往来来往的政策,情愿留就留下来,情愿走就给3块大洋当费,去哪儿都行。田老说:“一上我们看到良多解放军的宣传,还看到戎行败退的惨相,加上正在解放戎行时,解放军对俘虏太好了,不只让我们吃饱饭,还发给我们过冬的棉衣。我们几个一筹议就都选择了留下。”1947年1月,他正式成为了刘邓大军第六纵队第七旅的一名解放军兵士,跟从部队正在山东做和。他说:“我是1月份加入领会放军, 5月份部队为了培育籍干部,告急招收学生,于是全旅的所有籍兵士都被送到位于省南宫县的晋翼鲁豫军区军政大学进修,构成了队。1948年3月,我们学校归并到华北军政大学,我们队仍叫队,大约有160多个,多的时候有170至190个。文化高一点的读过中学,我读完小学,差的还有的是文盲。起头是边工做边学文化,学的也比力简单。那时候军大的课程是七分学、三分学军事,还学些汗青,次要是学解放军军史。所谓文化就是边进修边记实,教员正在黑板上写,我们就鄙人面抄,抄一抄,念一念,就如许学汉字。到了1948年炎天七八月份就起头正式学文化了。我正在华北军政大学一曲进修到1949年。”1949年9月,方才20岁的田富达,做为自治联盟会的5名代表之一出席了正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平易近协商会议。1949年10月1日下战书,中华人平易近国成立大典正在广场隆沉举行。田富达做为的一位代表和新中国的缔制者们一路登上了庄沉的城楼,加入了建国大典。现在和他一路出席一届政协的其他代表都已过世,只剩下田富达仍然健正在。翻开国的史册,正在城楼上加入建国大典的新中国缔制者中至今健正在者已是为数少少了。田老回忆59年前的那一天,仍然难以心里的冲动:“建国大典那一天,第一届政协的委员都登上了城楼,大约有600多人登上了城楼;30多万人平易近群众正在广场汇集的海洋。3点整,我们就坐正在、、、、宋庆龄、董必武等国度带领人死后,亲耳倾听向世界庄沉宣布的响亮声音。田老说:“从1954年到1976年我一曲正在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工做,是专职的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我进修提高最快的也是正在工做期间。由于从小家道贫寒,勉强读了小学,到军大当前才进修了文化。到了平易近委当前,我拼命看书,学到了良多工具。阿谁时候有本人的藏书楼,能够看书,不懂就就教别人,就如许学过来的。期间,常委会机关工做人员大都分到外单元,就剩下100多人。剩下的人中仅十来小我留守,其他人都到干校去了。我们不只到了干校,并且还让我们预备留正在农村。我正在办公室的柜子里放了良多书。因为每人只能留一个柜子,因而,除了毛选以外,其他的书都当废纸卖了。发的文件欠好卖掉,就烧掉了,包罗笔记本也处置掉了。关于平易近委前工做的文字材料一份都没能保留,这是我最大的可惜。”他还讲:“1970年,第一次定下来的四届代表的名单里并没有我,而是选了一个派的头头;出过后,到了1974年12月,以前定的阿谁代表名单不算数了。我听大会秘书组同志说,周总理亲身审查全国代表的名单。他对照着第三届代表的名单,扣问这小我现正在正在哪?这小我怎样样了?一小我一小我地过。因为周总理亲身干预干与,我才蝉联了第四届全国代表。破坏后的1976年,我从全国调到工做。”田老调到工做当前,仍然被选为第五届至第八届的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他持续担任了44年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委员,是全国汗青上特地委员会委员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从谈话中,记者感应他对平易近委有着难以割舍的豪情。他说!“这么多年来,每到春节我们一届全国平易近族委员会的白叟都要聚一聚。除了底润昆我们碰头很少,开会的时候能见到。黄建东、崔健行、藏冬和、李淇……大要有十来小我,我们以前经常正在一路,这两年大师年纪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少,就没有再聚成。本年我预备把他们几个请到我家聚一聚。”采访傍边,田老的夫人一曲伴正在摆布,虽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但仍可模糊看得出她年轻时的风度。她的本籍也是,是旅日归侨,20世纪50年代初回到祖国后先正在华侨补习学校进修,后来正在国度旅逛局工做。打桥牌……他的夫人喜好泅水。退下来当前,两位白叟经常到万寿俱乐部泅水、打球、健身。颠末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两位白叟相濡以沫,过着健康、丰硕、充分的晚年糊口。1929年出生,高山族,新竹人。1947年加入中国人平易近解放军,1949年结业于华北军政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度平易近委委员,全国平易近委委员,总部第一届理事,第二届、第三届副。是第一届至第八届全国代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